close

  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一直鮮有動作的中石油,在沉寂已久之後突然拋出一塊價值近千億的“大蛋糕”,將市場期待度極高的油氣領域改革再次推向高潮。   
  5月12日晚,中石油公告稱,擬以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的與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東部管道公司,並將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出讓其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經評估,東部管道公司總資產近千億元,市場預計轉讓價格將超過2000億元。
  對於有“能源大動脈”之稱的西氣東輸項目,中石油為何要全部賣掉?誰有實力來接盤?對中國油氣行業有何深遠影響?中石油此舉引發業界的種種猜測。
  出售背後:網運分開下的被迫割肉
  “本次股權轉讓,有利於促進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和融資結構,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的目的。”從中石油這寥寥數語中可以看出,其出售資產有三個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化資產配置和融資,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簡單。
  混合所有制無疑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頭戲,其在油氣、電力等壟斷行業的推行更是重中之重。兩會前夕中石化率先打響第一炮,於2月19日提出進行銷售業務重組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按照30%的參股比例限制,引資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
  與中石化相比,中石油的改革則不僅僅是引資參股,而是要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轉讓後公司將不再持有東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權。”
  這對於上下一體化經營的中石油而言並不是毫無影響“若管道分離出去,則中石油相當於做兩頭、缺中間,失去了協同效應,並且失去的是賺錢能力和前景都不錯的中游業務。”安迅思分析師張葉青分析稱。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也認為,100%的股權出讓已不是簡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是徹底剝離,中石油有此大手筆舉動可能是迫於打破壟斷、網運分開的政策和輿論壓力。
  作為中國石油業的“巨無霸”,中石油占據著中國近80%的油氣管網,打破壟斷、開放管網的呼聲一直不絕於耳,而這一切隨著去年中石油腐敗窩案的曝光更是達到高點。2013年8月,國資委前主任、中石油前董事長蔣潔敏,中石油副總經理王永春、李華林等多名高管相繼落馬,此後越來越多管理層人員卷入,目前仍在發酵中。
  與此同時,在天然氣需求井噴式增長的大背景下,監管部門謀劃多年的“網運分開”也亟須向前推進。事實上,這一意圖在今年初就已顯露出來,彼時國家能源局推出《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要求油氣管網設施運營企業“向第三方市場主體平等開放管網設施”。之後,國家發改委頒佈了《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鼓勵、支持各類資本參與投資建設納入統一規劃的天然氣基礎設施。
  按照這一思路,中石油的管道資產獨立出去只是時間問題,而中石油自己動刀的話,“既能給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等機構資金提供獲得長期收益率的機會,又通過自我改革的方式規避了旗下管道資產被政府剝離。中石油出售管道資產這一步走得很高明。”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評價道。
  事實上,去年中石油就已開始採用這種引資模式,其與泰康資產、北京國聯能源產業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國聯”)等聯合成立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泰康資產和國聯以溢價200%的模式擁有了50%股份。有業內人士猜測,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中石油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管道資產整合動作。
  資金考量:巨大缺口下的甩包袱融資
  對於中石油而言,更迫切的還有蔣潔敏時代大幅擴張所帶來的資金之渴。
  2011年年報顯示,中石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901.55億元,比2010年的3187 .96億元下降9.0%,截至當年12月31日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611.72億元。而這一下滑勢頭在2012年進一步加大,當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392 .88億元,比2011年下降17.5%,至當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433.95億元。
  2013年中石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885 .29億元,比2012年的2392.88億元上升20.6%。而值得註意的是,該增長正是建立在泰康資產與國聯高溢價入股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基礎上。
  為此,中石油將2014年的資本支出下調至2965億元,這是其自成立以來首次大幅度削減資本開支。但是,一些已經規劃的項目卻是箭在弦上。尤其作為國家油氣戰略的主要承擔者,中石油的管網建設已經進入提速期,在西三線全線貫通後,下一步還要興建西四線至西七線等四條中亞至中國內地的天然氣管道和兩條中俄之間的天然氣管道,這對中石油的融資能力是一個挑戰。
  而出售遲早要獨立出去的管道資產成了一條出路。公告顯示,經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以2013年底為基準日對中石油東部管道公司進行的審計,資產為816.7億元,總負債526.7億元,凈資產290億元;而經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依據重置成本法評估,總資產規模為916.3億元。
  中金公司研報指出,未來股權的轉讓價格主要取決於三部分:政府對於管輸費的監管和定價政策,上游天然氣生產商和下游輸配企業對管輸量的保證,以及東部公司自身的現金分紅政策。
  銀河證券分析師裘孝峰認為,若簡單參照去年西部管道公司的情況來推演,本次東部管道公司100%股權估計轉讓價格在2300億元左右;給公司帶來的一次性損益可能將達千億元的規模,具體確認的金額、有多少計入資本公積,有待確定,按最大確認計算,一次性損益帶來業績約0 .4元,這將大大優化公司的負債結構。
  評級機構惠譽、穆迪也均預計,此次轉讓收入將高於凈賬麵價值,不但可減少中石油債務,還將有助於彌補今年資本支出與運營現金流間的缺口,避免依賴額外舉債。
  誰來接盤:基金、民資等多方參與
  市場更為關心的是,中石油已經拿出了這樣一個巨大的“蛋糕”,那麼究竟怎麼“吃”,誰能“吃”的到?
  中國石油大學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天然氣管道投資的特點是回報周期長,但比較穩定。管輸價格由國家發改委核定,不論石油天然氣進口價格的漲跌,原油和天然氣的管輸價格都是固定的。據悉,西氣東輸一線、二線投入產出回報率在12%左右。
  “這樣的回報率現在已經是不錯的了,中石油願意出讓管道股權,對於我們來說是好消息,但是這個盤子還是很大的,到時候怎麼個轉讓法,民企能吃到多少還不好說。”某燃氣企業人士稱。
  據瞭解,在此前中石油管道聯合有限公司的案例中,泰康資產和國聯交易價格有了明顯的溢價,出資超過中石油3倍,而且協議明確規定,公司成立10年內,泰康資產與國聯不得以任何方式退出;10年後,泰康和國聯若要轉讓股權,其轉讓方的選擇應取得中石油的認可。
  而此次的轉讓中是否會有類似的規定,目前中石油還未有表示。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提出,由於擁有龐大資金實力和長輸管道管理經驗的公司較少,而日後輸氣業務對中石油的依賴程度又較高,本次股權轉讓可能有多家投資者同時參與,最終交易還可能涉及管輸運營管理等改革內容。
  市場上普遍認為,由於資金、技術、話語權等問題,民營資本還很難在收購中占據主體地位,而中石化等一體化的油氣公司如果作為接盤者,則難免會又形成新的壟斷,而且中石化等目前也是資金緊張。此外,殼牌、BP等跨國油企雖然具有資金和技術實力,但西氣東輸管道作為我國的能源大動脈,已經上升到戰略安全的角度,不可能將其交到外資手裡,這從中石化銷售板塊優先國內資本的要求上就可窺一斑。如此一來,此次股權轉讓接盤者最大的可能是國有大型投資公司,民資等只能是部分參與。
  甚至有消息稱,此次股權轉讓的另外一種可能是,由國有大型投資公司聯合或者獨立“吞下”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然後再劃轉給未來可能成立的國家油氣管網公司。
  不管怎樣,對於整個油氣行業而言,這次資產轉讓都有著積極的意義。平安證券最新研報認為,長期以來,國內油氣勘探開發相關的資源90%以上都控制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手中,其中油氣管道全部控制在“三桶油”手中,導致民營企業在勘探開發領域無法與“三桶油”公平競爭;獨立管道公司成立後,西氣東輸管道一線、二線的運營管理有望實現部分市場化,“三桶油”以外的企業若開髮油氣資源可能有機會實現長距離管道輸送。
  不過也有一些企業關心的是,此前已經簽訂的管道輸送合同會不會因為資產出讓而發生變故“現在能拿到合同很不容易,大家都在爭,到時候資產出讓了,會不會重新簽訂合同,價格會不會有所變化,這都會影響到項目進度和盈利。”在新疆有天然氣項目的企業人士擔心道。
  據瞭解,此次油氣管道資產出售只是中石油改革的一步。按照中石油此前公佈的改革計劃,公司將搭建6個合作平臺,採用產品分成的模式引入民資,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這6大平臺包括未動用儲量、非常規油氣、管道、海外投資、煉化和金融板塊。
(編輯:SN07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d21hddv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